先兆子痫和子痫前期均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二者区别主要在于症状严重程度及器官损伤范围。
子痫前期定义为妊娠20周后新发血压≥140/90mmHg伴蛋白尿;先兆子痫需满足子痫前期标准且出现终末器官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肺水肿或神经系统症状。
子痫前期要求24小时尿蛋白≥300m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先兆子痫患者蛋白尿可能进一步加重,但并非诊断必需条件,更强调多系统受累表现。
子痫前期主要影响肾脏和胎盘;先兆子痫可累及肝脏转氨酶升高、血液系统血小板<100×10⁹/L、中枢神经系统视觉障碍、头痛及心肺功能急性肾衰、肺水肿。
子痫前期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血压升高和水肿;先兆子痫常突发严重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三联征,提示病情急剧恶化风险。
子痫前期可尝试门诊监测与降压治疗;先兆子痫需立即住院,静脉注射硫酸镁预防抽搐,并评估终止妊娠时机,严重者需ICU监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适度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至少2次血压监测,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痛等症状需即刻就医。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后血压多在12周内恢复正常,但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建议产后定期进行代谢综合征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