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表现可能由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皮肤改变、呼吸异常、反应迟钝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培养检查、抗生素治疗、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营养支持、免疫球蛋白输注等方式干预。
1、体温异常: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易导致发热或低体温。持续体温高于37.5℃或低于36℃需警惕,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侵袭有关。皮肤温度监测应每4小时进行,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2、喂养困难:吮吸力减弱伴奶量下降超过20%具有提示意义。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腹胀、呕吐,需记录出入量并评估脱水程度。早期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必要时采用鼻饲管维持营养。
3、皮肤改变:局部感染灶如脐炎、脓疱疹常见于B族链球菌感染。瘀点样皮疹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黄疸加重需考虑肝功能受损。每日进行全身皮肤检查,碘伏消毒脐部残端。
4、呼吸异常:呼吸频率>60次/分钟或出现呻吟、三凹征,可能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肺内感染。动脉血气分析可发现代谢性酸中毒,氧饱和度监测应维持在92%-96%区间。
5、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哭声微弱与细菌毒素影响中枢神经有关。惊厥发作需排除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20×10⁶/L具有诊断价值。苯巴比妥可用于控制抽搐发作。
母乳喂养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强新生儿抵抗力,每日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奶具需高压蒸汽消毒。出现呼吸暂停、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等危重症状时需立即NICU救治,静脉输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进行换血疗法清除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