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通过口腔卫生维护、营养补充、咬合调整、疾病控制和定期检查等方式预防。牙槽骨吸收通常由牙周炎、骨质疏松、牙齿缺失、咬合创伤和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除邻面菌斑。牙菌斑堆积会刺激牙龈炎症,长期未控制可导致牙周韧带破坏,进而引发牙槽骨吸收。建议每年接受1-2次专业洁治,及时清除龈下结石。
钙质与维生素D缺乏会降低骨代谢活性。日常需摄入牛奶、奶酪、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配合三文鱼、蛋黄等维生素D来源。绝经期女性可考虑补充碳酸钙、骨化三醇等制剂,但需监测血钙浓度。
夜磨牙或牙齿排列不齐会造成局部咬合过载。佩戴定制咬合垫可分散压力,正畸治疗能改善牙齿排列。对于存在早接触的患牙,选择性调磨可减少侧向力对牙槽骨的损伤。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终产物会加速牙周组织破坏,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牙周炎急性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需进行龈下刮治配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局部缓释药物。
牙齿缺失超过三个月未修复会导致邻牙倾斜和对颌牙伸长。种植体植入能有效传递咀嚼应力刺激骨再生,活动义齿需定期调整基托避免压迫剩余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可采用GBR技术或骨粉填充。
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骨密度,避免吸烟及过量酒精摄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氯己定漱口水能减少致龋菌数量,每半年拍摄全景片监测牙槽骨高度变化。出现牙齿移位或牙龈退缩时需立即进行牙周探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