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登革热是什么意思

2025-04-27

2580次浏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

1、病毒传播: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将病毒注入人体血液系统,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4-10天。病毒可破坏血小板功能,严重时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典型症状:

感染后突发39-40℃高热,伴随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病3-4天后可能出现麻疹样皮疹,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部分患者有牙龈出血、鼻衄等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

3、诊断标准: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血清学检测NS1抗原阳性或IgM抗体阳性可确诊。需与基孔肯雅热、流感等发热性疾病鉴别,重症病例需监测血细胞比容和肝功能指标。

4、疾病分型:

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类。普通型表现为自限性发热综合征,重症型包括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后者伴随血浆渗漏、器官衰竭等表现。孕妇、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

5、预防措施:

清除积水容器破坏蚊虫孳生地是关键预防手段。户外活动使用避蚊胺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目前已有登革热减毒活疫苗Dengvaxia在部分国家获批,但需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估接种资格。

登革热流行季节需保持环境清洁,每周更换花瓶、水缸积水。出现持续高热伴出血倾向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毛细血管破裂。疫区居民可安装纱窗纱门,睡眠时使用蚊帐进行物理防护。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