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眼睑无痛性肿块,通常由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引起。
1、发病机制
霰粒肿因睑板腺导管阻塞引发。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无法正常排出时,会在腺体内积聚形成肉芽肿性炎症。与麦粒肿不同,霰粒肿不伴随急性细菌感染,病程进展缓慢。好发于上眼睑,可能与油脂分泌异常、慢性结膜炎等因素相关。
2、典型症状
初期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硬结,直径约2-8毫米,与皮肤无粘连,按压无疼痛。肿块对应睑结膜面可见紫红色隆起,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轻度充血。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多发性霰粒肿可能提示全身性脂质代谢异常。
3、诊断方法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观察到睑板腺开口堵塞及结膜面结节。需与麦粒肿、睑板腺癌等鉴别。对于反复发作或形态不规则的肿块,需行病理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儿童患者需排查是否伴随维生素A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4、保守治疗
小型霰粒肿可局部热敷促进腺体疏通,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配合睑缘清洁按摩,使用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中医可采用耳尖放血疗法。若持续2个月未消退,需考虑医疗干预。
5、手术治疗
直径超过3毫米的顽固性霰粒肿需行睑板腺囊肿刮除术。通过结膜面切口清除囊内容物及纤维囊壁,术后涂抹红霉素眼膏。儿童患者需全身麻醉,术后可能复发。多次复发者应检查血脂水平。
霰粒肿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刺激。饮食注意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增加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补充。长期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眨眼频率,促进睑脂正常分泌。若发现眼睑肿块增长迅速或伴有疼痛出血,须及时就诊排查其他病变。日常可用茶树精油湿巾清洁睑缘,预防腺体阻塞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