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可能伴有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等。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主要由感染、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疾病等因素引起。
1、排便次数增多
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通常超过3次。急性腹泻可能突然发生,排便次数急剧增加,慢性腹泻则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排便次数增多与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有关。
2、粪便性状改变
腹泻时粪便多呈稀薄或水样,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感染性腹泻粪便中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脂肪泻患者粪便可能呈现油脂样漂浮物。粪便性状改变反映了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功能障碍。
3、腹痛腹胀
腹泻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胀痛。肠蠕动亢进时可听到明显肠鸣音。腹痛多在排便后暂时缓解,严重时可能持续存在。腹胀多因肠道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所致。
4、全身症状
部分腹泻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感染性腹泻发热较为常见,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长期慢性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全身性影响。
5、伴随症状
腹泻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等症状。细菌性痢疾可出现明显的里急后重感,病毒性胃肠炎多伴呕吐。某些特殊类型腹泻可能伴有皮疹、关节痛等肠外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疾病。
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慢性腹泻患者需查明病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