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双相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之间交替波动,可分为双相I型、双相II型和循环型三类。
功能主治:本药为原发性大发作和失神小发作的首选药,对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疗效不佳。对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婴儿痉挛有一定疗效,对肌阵挛性失神发作需加用乙琥胺或其他抗癫痫药才有效。对难治性癫痫可以试用。本药除用于抗癫痫外,还可用于治疗热性惊厥、运动障碍、舞蹈症、卟啉症、精神分裂症、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肾上腺功能紊乱,以及预防酒精戒断综合征。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每日按体重15mg/kg或每日600~1200mg分次2~3次服。开始时按5~10 mg/kg,一周后递增,至能控制发作为止。当每日用量超过2500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每日最大量为按体重不超过30 mg/kg、或每日1.8~2.4g。2.小儿常用量:按体重计与成人相同,也可每日20~30mg/kg,分2~3次服用或每日15 mg/kg,按需每隔一周增加5~10 mg/kg,至有效或不能耐受为止。
1、疾病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在医学诊断标准中统一使用该名称,而躁郁症是其通俗说法。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均采用双相情感障碍作为标准术语,核心特征是出现至少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通常伴随抑郁发作。
2、症状表现:
躁狂期典型症状包括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抑郁期则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双相I型需满足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双相II型则要求至少1次轻躁狂和1次重度抑郁发作。
3、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需符合DSM-5的时间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需排除物质滥用、甲状腺疾病等器质性因素。情绪发作需持续一定时间躁狂4天以上,抑郁2周以上,且导致显著社会功能损害。
4、发病机制:
病因涉及遗传、神经生化及环境多因素交互作用。患者常有家族史,大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失衡,生活应激事件可能诱发发作。神经影像学显示前额叶、边缘系统等脑区功能异常。
5、治疗原则:
以心境稳定剂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丙戊酸钠等。需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严重躁狂或抑郁发作可能需短期住院治疗。规范治疗可使60%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议家属学习疾病知识,识别复发预警信号如睡眠紊乱或情绪波动。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期可尝试正念训练等心理调节技术。注意避免过度压力和环境刺激,维持用药依从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