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属于抗生素。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青霉素作为第一种被发现的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1、作用机制:
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因渗透压失衡而溶解死亡。其作用靶点为转肽酶青霉素结合蛋白,对繁殖期细菌效果显著。这种特异性作用使其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较低。
2、抗菌谱:
青霉素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如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对部分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奈瑟菌也有效,但对大多数肠道杆菌无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咽炎、肺炎、脑膜炎等敏感菌感染。
3、药物分类: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和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西林。不同衍生物在稳定性、抗菌谱方面存在差异,如苯唑西林对青霉素酶更稳定。
4、耐药性问题:
细菌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等方式产生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已达80%以上,需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或换用其他类别抗生素。
5、使用原则:
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试以防过敏反应。治疗中需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耐药,同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孕妇使用需评估风险收益比。
合理使用青霉素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株蔓延。日常应注意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出现感染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购买使用。用药期间建议多饮水促进代谢,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并定期复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