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能由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碘缺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下丘脑-垂体病变、药物或放射线影响等因素引起。
1、先天性因素:
约30%病例与甲状腺发育异常相关,包括甲状腺缺如、异位或体积过小。这类患儿出生时可能伴随体重偏大、黄疸消退延迟等表现,新生儿筛查TSH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需在出生后2周内启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
2、碘代谢异常:
孕期或儿童期碘摄入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胎儿期重度缺碘可导致克汀病,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迟缓。预防需保证孕妇每日250微克碘摄入,儿童按年龄补充50-120微克。沿海地区需注意高碘饮食也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
3、自身免疫损伤:
桥本甲状腺炎是儿童获得性甲减主因,体内产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逐步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常见于10岁以上女童,初期可能有一过性甲亢表现,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需终身激素替代。
4、中枢性病因:
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的继发性甲减约占5%,常见于颅咽管瘤、头部放疗后或创伤。这类患儿TSH水平可能正常或偏低,需通过MRI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同时处理原发病和补充甲状腺激素。
5、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锂剂、胺碘酮等可干扰甲状腺功能。头颈部放射治疗也可能损伤甲状腺组织。这类情况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补充激素。
确诊甲减儿童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监测身高体重、骨龄和甲状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铁、锌、维生素D的食物如瘦肉、海鲜、蛋黄,避免大量摄入大豆、十字花科蔬菜等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的食物。学龄期儿童需关注学习能力和情绪变化,适当进行跳绳、游泳等促进骨骼发育的运动。出现生长停滞、心率过缓或学业退步等情况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