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缺血灶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降脂药物及控制基础病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和个体情况由神经科医生制定方案。
功能主治: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 口服。① 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敏4小...
1、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氯吡格雷可选择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西洛他唑兼具扩张血管作用。长期使用时需监测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2、改善脑循环药:
尼莫地平通过钙离子拮抗作用扩张脑血管,丁苯酞软胶囊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微循环。这类药物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等血管扩张反应。
3、神经营养药:
奥拉西坦可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胞磷胆碱钠参与磷脂代谢修复神经细胞膜,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需注意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轻度消化道不适。
4、降脂稳定斑块药:
阿托伐他汀钙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稳定动脉斑块,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肌酸激酶水平。
5、基础病控制药:
对于合并高血压者需使用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应规范使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可显著降低缺血灶进展风险。
脑部缺血灶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剧烈活动。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出现头晕加重、言语障碍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