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需通过医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结合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可明确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尿色加深和皮肤巩膜黄染。不同病毒类型导致的肝炎症状相似,需依赖实验室检查区分。甲型和戊型肝炎多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能转为慢性。
血液检测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关键。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病毒标志物检测能确定具体病毒类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可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确诊。乙型肝炎还需检测病毒DNA载量,丙型肝炎需检测病毒RNA。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可评估肝脏形态变化,发现肝硬化或肝癌迹象。必要时需进行肝脏弹性检测或肝穿刺活检,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这些检查对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尤为重要。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注射和安全性行为。甲型和乙型肝炎已有有效疫苗,建议高危人群接种。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生食海鲜,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医疗操作需使用一次性器械。
确诊病毒性肝炎后应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证营养摄入。慢性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进展。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严格戒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