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狭窄可能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形成以及慢性疼痛等危害。
1、肾积水:输尿管狭窄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导致肾脏内压力升高,引发肾积水。长期积水可能造成肾实质萎缩,需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肾造瘘术缓解梗阻。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肾脏形态变化。
2、肾功能损害:持续尿流受阻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可进展为尿毒症。核素肾图检查可评估分肾功能,治疗包括输尿管成形术或回肠代输尿管术。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3、反复感染: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诱发肾盂肾炎或败血症。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能减少感染风险。
4、结石形成:尿流缓慢促使晶体沉积,约35%患者会继发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可清除梗阻物,术后需长期服用枸橼酸钾预防复发。限制高草酸饮食如菠菜、坚果等。
5、慢性疼痛:狭窄段痉挛或结石移动可引发腰腹部绞痛,疼痛程度可达VAS评分7-8分。解痉药物山莨菪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症状,顽固性疼痛需考虑神经阻滞治疗。
患者需维持低盐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移位,术后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出现发热、无尿或严重血尿时应立即急诊处理,必要时行透析过渡治疗。长期管理需泌尿外科与肾内科联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