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主要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具体包括浆液性癌、黏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颗粒细胞瘤等亚型。
1、上皮性肿瘤:
上皮性卵巢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起源于卵巢表面生发上皮。浆液性癌是最常见亚型,具有高侵袭性特征;黏液性癌多表现为单侧生长,预后相对较好;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相似;透明细胞癌对化疗敏感性较低;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进展迅速。
2、生殖细胞肿瘤:
约占卵巢癌的5-10%,好发于青少年群体。无性细胞瘤对放疗敏感,5年生存率可达90%;卵黄囊瘤内胚窦瘤分泌甲胎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未成熟畸胎瘤包含胚胎性组织,恶性程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绒毛膜癌可分泌hCG,多见于妊娠相关情况。
3、性索间质肿瘤:
颗粒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支持-间质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可能产生雄激素,引发男性化体征;纤维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可能伴发腹水或胸水麦格综合征。这类肿瘤多数生长缓慢,预后优于上皮性癌。
4、转移性肿瘤:
克鲁肯伯格瘤是典型的转移性卵巢肿瘤,原发灶多位于胃肠道,表现为双侧卵巢实性肿块。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转移至卵巢,病理特征与原发灶一致,治疗需结合原发肿瘤类型。
5、交界性肿瘤:
低度恶性潜能肿瘤LMP肿瘤属于上皮性肿瘤的特殊类型,细胞学特征介于良恶性之间,常见于浆液性和黏液性亚型。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年轻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0年生存率超过80%。
卵巢癌的病理类型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上皮性癌需根据分期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化疗;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BEP方案化疗效果显著;性索间质肿瘤早期患者术后可能无需辅助治疗。建议所有患者确诊后完善免疫组化检测如WT-1、p53、CK7等,定期监测CA125、HE4等肿瘤标志物,术后坚持随访复查盆腔超声和CT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高脂肪食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