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出现便血属于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多由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血液经肠道排出可呈现黑色柏油样便或鲜红色血便。
一、肝硬化便血的发病机制:
门静脉高压是核心病理基础。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阻碍血流,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侧支循环开放形成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肝硬化出血的70%,其余可能来源于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即表现为鲜红色血便。
二、临床分级与危险因素:
根据出血量可分为轻度<500ml、中度500-1000ml和重度>1000ml。Child-Pugh分级C级、既往出血史、内镜下可见红色征是再出血高危因素。急性大出血可引发失血性休克,24小时内再出血率高达30%,6周死亡率约20%。伴随呕血、心悸、冷汗等症状提示活动性出血。
三、紧急处理与长期管理:
急性期需禁食并静脉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门脉压力,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是首选止血方式。预防再出血需定期内镜监测,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门脉压力。合并腹水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建议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腹部超声,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