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牙槽骨吸收、瘘管形成、邻牙感染、全身感染扩散、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后果。该疾病可通过根管治疗、拔牙手术等方式干预,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周病等因素引起。
1、牙槽骨破坏:根尖周炎长期存在会导致炎症向周围牙槽骨扩散,造成骨质溶解吸收。X线检查可见根尖区透射影,严重者出现牙齿松动。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必要时行骨移植修复。
2、皮肤瘘管形成:慢性根尖脓肿可能穿透骨皮质形成窦道,表现为牙龈或面部皮肤反复流脓。临床可见瘘管开口处肉芽组织增生,需配合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控制感染后行根尖切除术。
3、邻牙继发感染:炎症通过牙周膜向邻牙扩散,导致多颗牙根尖病变。患者出现咬合痛、牙齿浮动感,需对感染牙进行根管治疗,邻牙行活髓切断术预防感染。
4、菌血症风险:细菌通过根尖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可能诱发心内膜炎或脑脓肿。患者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奥硝唑抗感染,并行患牙拔除术。
5、颌骨骨髓炎:炎症持续3个月以上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表现为颌骨膨隆、顽固性疼痛。CT显示骨皮质破坏伴死骨形成,需手术清创配合高压氧治疗。
日常需避免患侧咀嚼硬物,选择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含漱3次,炎症期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急性发作期可冰敷面部减轻肿胀,若出现张口受限或高热需立即就诊。长期未愈者每3个月拍摄牙片监测骨修复情况,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