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期与病毒载量、肝纤维化程度、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相关,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可显著改善预后。
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可清除病毒,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硬化风险降低76%。治疗前需检测HCV基因型,疗程通常8-12周,治愈率超过95%。
通过FibroScan或APRI评分评估肝脏损伤程度,F3-F4期纤维化患者需加强监测。每6个月检查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肝硬化患者每年接受胃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
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能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限制钠盐摄入可控制腹水,乳果糖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考虑TIPS手术或肝移植。
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须戒酒。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用于预防静脉曲张出血。
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避免重叠感染,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每5年加强一次,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保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1.2-1.5g/kg体重,选择三文鱼、鸡胸肉等食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严格避免生食贝类,烹饪器具需单独消毒。规律作息保证23点前入睡,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HCV-RNA,出现乏力加重或皮肤黄染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