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是什么引起胎儿体重不足

2025-04-23

336次浏览

新生儿鹅口疮可通过儿科或口腔科就诊治疗,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哺乳器具污染、母亲阴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引起。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导致,这种真菌常存在于口腔黏膜。新生儿口腔环境脆弱,菌群失衡时易发病。日常需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减少奶渍残留。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原体抵抗力较弱。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避免交叉感染。母乳喂养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强防御能力。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可能成为感染源。建议煮沸消毒10分钟或使用专用消毒器,硅胶奶嘴每月更换。哺乳前母亲需清洁双手及乳头。

分娩时若母亲存在念珠菌性阴道炎,可能通过产道传播。孕妇孕晚期应进行白带检查,确诊后需用克霉唑栓剂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观察口腔黏膜变化。

广谱抗生素可能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避免擅自给新生儿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配合益生菌制剂。出现鹅口疮时可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

治疗期间建议母亲减少高糖饮食摄入,避免加重真菌繁殖。可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补充,如瘦肉糜、苹果泥等辅食。保持新生儿口腔湿润,每日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颊黏膜。若病变扩散至咽喉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复诊评估是否需联合氟康唑口服。哺乳期母亲同步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注意观察新生儿臀部是否并发真菌性尿布疹。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