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老化可通过严密监测、调整分娩方式、控制妊娠期并发症、评估胎儿状况、必要时剖宫产等方式处理。胎盘老化通常由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脐带异常等因素引起。
1、严密监测:
胎盘老化需加强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胎心监护,观察胎动变化。通过超声评估胎盘钙化程度和羊水量,若出现羊水过少或血流异常需及时干预。
2、调整分娩方式:
胎盘功能尚可且胎儿状况良好时可尝试顺产,需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使用产钳助产。宫颈条件不佳或胎儿窘迫倾向者建议选择剖宫产,避免分娩过程中胎盘功能突然恶化。
3、控制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可服用拉贝洛尔或硝苯地平。糖尿病患者应维持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4、评估胎儿状况:
通过生物物理评分和脐动脉血流监测评估胎儿缺氧风险,评分≤6分或血流S/D比值>3.0提示需终止妊娠。胎儿生长受限者需提前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地塞米松6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
5、必要时剖宫产:
出现胎心减速、羊水Ⅲ度污染或胎盘早剥等紧急情况时,需在30分钟内完成剖宫产手术。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新生儿科医生需在场准备复苏抢救。
胎盘老化孕妇应每日左侧卧位休息12小时以上,增加胎盘血流灌注。饮食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90-100g,多食用鱼类、禽蛋及豆制品,限制精制糖分摄入。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每次不超过30分钟。自数胎动每日3次,每次1小时,发现异常立即就诊。妊娠37周后每周进行1次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密切跟踪胎盘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