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可通过皮肤特征、发热症状、病程进展、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辨别。水痘通常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1、皮肤特征:
水痘皮疹呈现向心性分布,多见于躯干和头面部,四肢较少。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水疱破溃后形成结痂,不同阶段的皮疹可同时存在。皮疹伴有明显瘙痒,需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2、发热症状:
水痘常伴随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通常出现在皮疹前1-2天,持续2-4天。儿童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3、病程进展:
水痘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期1-2天后出现典型皮疹。皮疹分批出现,3-5天内陆续发出,全程约7-10天结痂脱落。成人症状往往比儿童更严重,可能出现更高热和更密集的皮疹。免疫缺陷患者病程可能延长,并发症风险增加。
4、接触史: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发病前10-21天有水痘患者接触史是重要诊断线索。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孕妇和免疫低下者是高危人群。水痘患者在出疹前1-2天至全部结痂期间均具有传染性。
5、实验室检查:
典型病例可通过临床表现诊断,非典型病例需实验室检查。病毒DNA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可确诊。Tzanck涂片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免疫荧光法能快速检测病毒抗原。实验室检查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水痘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恢复期可进行温和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结痂完全脱落前应隔离,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孕妇和新生儿。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