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性激素检测、中医四诊等方式诊断,通常由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房事不节、年老体衰、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尿常规检测:
尿常规可筛查尿蛋白、尿糖及潜血等异常指标,肾虚患者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检查需留取晨起中段尿,避免月经期或剧烈运动后检测。长期蛋白尿需警惕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2、肾功能评估:
血肌酐、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能客观反映肾脏排泄功能。肾功能异常时肌酐值升高,eGFR低于90ml/min/1.73m²提示肾功能减退。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高蛋白饮食干扰结果。
3、肾脏影像学:
肾脏B超可观察肾脏形态大小,排除结石、囊肿等器质性病变。肾虚患者可能出现肾脏体积缩小或皮质变薄。彩色多普勒能评估肾血流情况,肾动脉阻力指数增高提示肾灌注不足。
4、性激素检测:
男性需检测睾酮、雌二醇水平,女性需查促卵泡激素FSH和抗缪勒管激素AMH。肾阳虚常见睾酮降低,肾阴虚可能出现FSH升高。检查建议在上午8-10点进行,剧烈运动后数值可能失真。
5、中医辨证: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肾阳虚表现为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肾阴虚可见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象沉细为肾阳虚,细数为肾阴虚。需结合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日常可食用黑豆、核桃、山药等补肾食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肾虚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建议到内分泌科或中医肾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甲状腺功能等延伸检查。慢性肾脏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