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常见症状包括水样便、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
病毒性腹泻最典型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伴随少量黏液。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时,粪便常带有酸臭味。婴幼儿患者排便频率可达每日10次以上,成人通常为3-5次。
肠道病毒感染引发肠黏膜炎症反应,导致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疼痛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排便后可暂时缓解。部分患者伴随肠鸣音亢进,听诊可闻及咕噜声。
约50%患者出现低热37.5-38.5℃,儿童体温可能升至39℃以上。腺病毒或星状病毒感染时,发热常先于腹泻出现。发热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72小时,若持续高热需警惕细菌性混合感染。
病毒刺激胃肠道引发反射性呕吐,儿童多见喷射状呕吐,成人多为恶心伴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部分患者伴随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
持续腹泻呕吐导致体液丢失,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婴幼儿可见前囟凹陷、皮肤弹性降低,重度脱水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冰凉等循环衰竭征兆。
病毒性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保持手部卫生与餐具消毒可阻断病毒传播,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