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外用药、肌肉松弛剂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肥胖或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引起。
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足跟部炎症反应和疼痛。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但需注意胃肠道刺激风险,连续使用不超过3-5天。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减少全身副作用。每日涂抹2-3次配合按摩,对轻度足底筋膜炎效果显著。
盐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可缓解足部肌肉痉挛性疼痛,尤其适用于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后的小腿三头肌紧张导致的牵涉痛。需避免与镇静类药物同用。
若由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秋水仙碱能快速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别嘌醇片可长期调节尿酸水平。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ml以上。
维生素D3联合钙剂可改善跟骨骨质疏松,氨基葡萄糖有助于修复软骨损伤。需持续补充3-6个月,配合阳光照射促进钙质吸收。
足跟疼痛期间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日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10分钟。饮食增加三文鱼、核桃等抗炎食物,控制精制糖摄入以减轻炎症反应。夜间穿戴足弓支具保持肌腱拉伸,选择硬底鞋垫分散压力,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需进行超声或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