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五种类型。
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无蛋白尿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多数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建议低盐饮食、左侧卧位休息,每周监测血压2-3次,避免情绪激动。
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0.3g/24h或器官功能障碍。可能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需住院治疗,口服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必要时静脉注射硫酸镁预防抽搐。
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不明原因抽搐,可能因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水肿。需立即侧卧防止误吸,静脉推注硫酸镁终止发作,血压超过160/110mmHg时联合肼屈嗪降压。终止妊娠是根本治疗措施。
孕前已确诊高血压的孕妇,妊娠20周后新发蛋白尿或靶器官损害。需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调整原有降压方案为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妊娠安全药物,加强胎儿生长监测。
孕前存在高血压但妊娠期未出现蛋白尿或病情恶化。建议孕前咨询,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优先选用钙通道阻滞剂,避免使用ACEI/ARB类致畸药物。每两周评估尿蛋白及胎儿情况。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需每日摄入钙1000mg、蛋白质80g,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自数胎动3次/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诊。产后6周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建议母乳喂养期间继续监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