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手术切口大小、晶体核处理方式、术后恢复速度、适应症范围以及并发症风险五个方面。
功能主治:用于寻常痤疮、扁平疣、黏膜白斑、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及银屑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外用。寻常痤疮: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轻轻涂于患处银屑病、鱼鳞病等皮疹位于遮盖部位的可一日1-3次或遵医嘱用毕应洗手。
囊外摘除术需制作8-10毫米角膜缘切口以便取出完整晶体核,超声乳化术通过3毫米以下微小切口完成操作。较大切口可能引发术后散光,微小切口显著降低角膜变形风险。
囊外摘除术采用冷冻法或圈匙整体娩出晶体核,超声乳化术通过高频震荡将核粉碎成乳糜状吸除。后者对眼内组织扰动更小,特别适合硬核白内障病例。
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通常需1-2周,囊外摘除术因角膜缝线存在需1-3个月。前者术后第一天即可获得有用视力,后者缝线拆除前存在明显异物感。
超声乳化术适用于1-4级核硬度患者,囊外摘除术可处理5级超硬核病例。角膜内皮细胞低于1000个/mm²时,囊外摘除术更具安全性优势。
超声乳化术可能发生后囊膜破裂或超声灼伤,发生率约2%-5%。囊外摘除术更易出现虹膜脱出或玻璃体溢出,术中出血风险相对较高。
术后护理需注意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饮食宜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如柑橘类水果和牡蛎等海产品,促进角膜修复。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情况,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和重体力劳动。两种术式均需根据晶体核硬度、角膜状态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选择,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90%以上采用超声乳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