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PICC置管后血栓是什么样子的

2025-04-06

185次浏览

PICC置管后血栓可能由导管刺激血管内皮、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导管材质过敏、肢体活动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导管拔除、压力治疗、药物溶栓、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导管刺激:导管长期留置可能摩擦血管内皮引发炎症反应,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附壁血栓。表现为置管侧手臂局部红肿热痛,血管呈条索状硬化。需每日观察穿刺点情况,避免提重物或剧烈甩臂。

2、血液高凝:肿瘤患者、长期卧床者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易在导管周围聚集。可能出现患肢周径增粗超过3厘米,皮肤发绀或静脉迂曲扩张。建议增加饮水至2000ml/日,卧床时抬高肢体30度。

3、血管损伤:穿刺技术不当或导管移位导致静脉内膜撕裂。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刺痛伴肩颈部放射痛,超声可见静脉腔内低回声团块。需立即暂停输液并肝素封管,严重时需静脉注射依诺肝素、华法林或利伐沙班。

4、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聚氨酯导管材质产生排异反应,诱发血管痉挛和血栓前状态。常见导管周围皮疹伴顽固性水肿,D-二聚体持续升高。需更换硅胶材质导管,配合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

5、制动过度:肢体长期保持固定姿势致血流缓慢。早期表现为握拳时手背静脉不充盈,后期出现皮肤温度降低。应每2小时进行握拳-松拳训练,睡眠时使用间歇性气压泵治疗。

预防PICC血栓需控制每日输液量不超过1500ml,避免导管内血液反流。置管侧肢体可进行非负重性活动如手指操、腕关节旋转,但禁止测量血压或抽血。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深海鱼类50克补充ω-3脂肪酸。出现进行性水肿或胸痛需立即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导管相关性血栓切除术或经导管溶栓术。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