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早期主要表现为牙龈黏膜异常增生、溃疡或肿块,常见症状包括牙龈局部颜色改变、持续不愈的溃疡、不明原因出血等。早期表现可能由慢性刺激、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饮酒、HPV感染、免疫抑制等因素引起。
1、黏膜异常:
早期牙龈癌常表现为牙龈黏膜颜色异常,如白色或红色斑块白斑或红斑,表面可能粗糙不平。这种改变与普通牙龈炎不同,通常局限在某一区域且逐渐扩大,触诊时可能感到质地变硬。黏膜异常是癌前病变的重要信号,需及时进行活检确诊。
2、溃疡不愈:
牙龈出现持续2周以上不愈合的溃疡,边缘隆起呈火山口状,基底凹凸不平,可能伴有自发痛或触碰痛。与普通口腔溃疡不同,癌性溃疡无明确诱因如咬伤,且常规抗炎治疗无效。部分患者溃疡表面可见坏死组织覆盖。
3、肿块形成:
牙龈局部出现菜花样或结节状增生性肿块,生长速度较快,可能伴随牙齿松动。肿块表面易出血,颜色呈暗红色或灰白色。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向周围浸润,导致颌骨破坏,此时影像学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
4、出血倾向:
早期患者常出现刷牙、进食时的接触性出血,后期可能发展为自发性渗血。出血部位固定,止血困难,与肿瘤新生血管脆弱性增加有关。需与牙周病出血鉴别,后者出血范围较广且伴随牙龈退缩。
5、功能影响:
肿瘤侵犯可能导致牙齿移位、咬合不适或假牙佩戴不适。部分患者出现同侧耳部牵涉痛、口臭加重等症状。若累及舌神经可出现舌麻木感,此时提示肿瘤已向深部浸润。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牙龈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等致癌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E及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多食用新鲜果蔬。出现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口腔颌面外科,通过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根治,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