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可能由长期站立、肥胖、妊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弹力袜压迫、抬高下肢、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手术剥脱等方式治疗。
1、长期站立:
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会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重力作用下静脉血管逐渐扩张变形,形成迂曲的静脉团块。避免连续站立超过1小时,间歇性垫脚尖活动踝关节促进血液回流。
2、体重超标:
肥胖人群腹腔脂肪堆积压迫下腔静脉,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增大。BMI指数超过27者静脉曲张风险增加3倍。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结合地中海饮食控制体重。
3、妊娠因素:
孕期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壁松弛。约40%孕妇会出现暂时性静脉曲张,分娩后6周内多自行消退。侧卧位睡眠配合孕妇专用梯度压力袜可缓解症状。
4、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闭合不全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有关,血液倒流导致静脉高压。患者常伴有下肢沉重感、夜间抽筋等症状。超声检查确诊后可选择静脉内射频消融或泡沫硬化剂治疗。
5、血栓后遗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破坏瓣膜结构,机化血栓导致静脉管腔狭窄。急性期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慢性期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抗凝治疗需持续6个月以上,严重者需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
每日摄入500g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血管弹性,快走30分钟促进腓肠肌泵血功能,睡眠时垫高床尾15厘米。出现皮肤溃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需血管外科就诊,传统手术方式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CHIVA保留静脉的 hemodynamic矫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