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怎么得的

2025-04-15

245次浏览

出口梗阻型便秘可能由盆底肌功能障碍、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肛门括约肌失协调、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障碍:盆底肌群松弛或痉挛影响排便协调性,可能与妊娠分娩、长期久坐有关。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肌力,避免如厕时过度用力。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肛裂与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挤出1-1.5cm膏体,置于指端,经肛门涂于肛管内(肛门内约1cm),或遵医嘱。每次用完后请立刻拧紧管盖。用药后请洗手。

2、直肠前突:直肠壁向阴道方向膨出形成囊袋,粪便滞留其中。女性多发于多次分娩后,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

3、黏膜脱垂:直肠黏膜松弛下坠阻塞肛管,常见于老年群体。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蹲,严重者需黏膜固定术。

4、括约肌失调:肛门内括约肌反射异常导致排便困难,多与神经系统病变相关。温水坐浴缓解痉挛,硝酸甘油软膏可改善局部血供。

5、心理因素:焦虑抑郁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表现为排便恐惧。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腹式呼吸训练有助缓解症状。

日常需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增加燕麦、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出现持续排便困难、肛门坠胀超过2周应就诊消化科,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通过肛门直肠测压评估功能异常类型。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