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后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及外用镇痛药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盐酸乙哌立松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药物选择需结合损伤程度、疼痛特点及个体差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适用于急性期肿胀明显的拉伤。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胃溃疡患者需谨慎。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消化道出血倾向。
2、肌肉松弛剂:
盐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可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状态,尤其适用于伴有明显肌肉僵硬的拉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或头晕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3、外用镇痛药: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通过局部渗透发挥抗炎作用,适合轻度拉伤或配合口服药使用。皮肤破损处禁用,涂抹后需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光敏反应。
4、中成药辅助:
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散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用前需排除过敏史,孕妇及皮肤敏感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营养补充剂:
蛋白粉、维生素C等营养素可支持肌肉修复,但需注意过量补充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获取营养,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选择补充剂。
肌肉拉伤后48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急性期后逐步进行康复训练。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补充镁元素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异常响声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排除韧带损伤或骨折。夜间睡眠时可使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日常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逐步增加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