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驳风与白癜风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均指皮肤黑色素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的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
1、名称差异:
白驳风为中医传统病名,源于古代医籍对皮肤白斑的描述;白癜风是现代医学术语,英文名称为vitiligo。两者本质相同,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乳白色斑片。
2、发病机制:
疾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攻击黑色素细胞有关,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疾病或糖尿病等共病。遗传因素约占20%,环境诱因如精神压力、皮肤创伤可能加速进展。
3、临床表现:
皮损多呈对称分布,好发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初期为点状色素减退,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白斑区毛发可变白,无鳞屑或萎缩等继发改变。
4、诊断标准:
伍德灯检查显示蓝白色荧光可确诊,需与白色糠疹、花斑癣鉴别。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缺失,真皮浅层偶见淋巴细胞浸润。
5、治疗原则:
窄谱UVB光疗和308nm准分子激光适用于进展期患者。局部可选用他克莫司软膏、卡泊三醇软膏或糖皮质激素制剂。稳定期可尝试自体表皮移植。
日常需避免暴晒,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可增加黑芝麻、核桃等含铜食物,适度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节免疫。病程较长者建议每半年监测甲状腺功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焦虑情绪。皮损面积超过体表50%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羟基丙酮进行安全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