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突发的瘙痒性风团或血管性水肿,通常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该病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食物过敏:摄入鱼虾、蛋类、坚果等致敏食物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导致组胺释放。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发作期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2、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触发免疫应答。临床表现为风团伴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者需肾上腺素抢救。
3、感染因素: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通过免疫复合物机制诱发症状。针对原发感染采用阿莫西林、奥司他韦等抗感染治疗可改善皮肤表现。
4、物理刺激:寒冷、日光、压力等物理因素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避免接触已知物理诱因,冷敷可缓解瘙痒,持续性病例需进行脱敏训练。
5、自身免疫异常:部分患者存在功能性自身抗体攻击FcεRI受体。此类顽固性荨麻疹需检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治疗可选用奥马珠单抗或环孢素等免疫调节剂。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剧烈搔抓。饮食推荐低组胺食谱如西蓝花、苹果、粳米等,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稳定肥大细胞膜。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可改善免疫功能,但运动诱发性荨麻疹患者需警惕胆碱能性荨麻疹发作。病程超过6周应考虑慢性荨麻疹可能,需进行甲状腺功能、过敏原筛查等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