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的功效。其基础配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材组成,剂量配比需根据个体体质与症状调整。以下从药材配伍、剂量原则、辨证加减、煎煮方法及禁忌事项五个维度解析。
1、核心配伍:基础方中熟地黄为君药,常用剂量15-30克,滋补肾阴;山茱萸6-12克、山药9-15克共为臣药,补肝脾之阴;泽泻6-9克、牡丹皮6-9克、茯苓9-12克为佐使,利湿泻火。六味药材形成三补三泻结构。
2、剂量原则:成人常规用量为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儿童按体重折算,通常取成人剂量的1/3-1/2。阴虚火旺者熟地黄可增至30克,脾虚便溏者山药需加量至15克。
3、辨证加减:骨蒸潮热加知母6克、黄柏6克;盗汗严重加煅牡蛎15克、五味子6克;腰膝酸软加杜仲12克、牛膝9克;血虚眩晕加当归9克、白芍12克。加减药材剂量一般不超过主方的1/3。
4、煎煮方法:药材冷水浸泡30分钟,头煎加水8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取汁300毫升;二煎加水500毫升煎20分钟,两煎药液混合。熟地黄需先煎10分钟,阿胶等胶类药材需烊化兑服。
5、禁忌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必要时应配伍白术10克、砂仁6克;外感发热期间停用;服药期间忌食萝卜、浓茶。长期服用需监测肝功能,高血压患者泽泻用量不宜超过12克。
该方剂临床应用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建议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日常可搭配黑豆粥、枸杞菊花茶等食疗,避免熬夜及辛辣食物。体质调理期间建议每周进行3次八段锦或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每次30分钟以促进气血运行。服药2周后若无改善或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