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可通过奥美拉唑、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慢性肠胃炎通常由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衡、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黏膜炎症,适用于反酸烧心症状。泮托拉唑能长效控制胃酸,雷贝拉唑起效更快。这类药物需避免与氯吡格雷联用。
2、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并形成保护层,改善腹泻症状。硫糖铝混悬液能在溃疡面形成屏障,促进胃黏膜修复。用药期间需监测便秘等不良反应。
3、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缓解腹胀不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可抑制致病菌过度增殖。建议冷藏保存并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4、解痉止痛药:
匹维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肠道平滑肌,改善痉挛性腹痛。山莨菪碱可暂时缓解急性绞痛,但青光眼患者禁用。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用。
5、抗生素治疗:
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需配合铋剂使用。甲硝唑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用药期间需禁酒。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
慢性肠胃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纤维、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材,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急性发作期可暂时采用流质饮食,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便血、消瘦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适度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