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通过及时治疗多数能有效控制病情。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并保护视功能。
1、疾病分期与治疗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临床前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和慢性期。临床前期通过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可预防发作,治愈率超过90%。急性发作期需紧急降眼压治疗,48小时内干预可避免视神经永久损伤,但发作次数越多预后越差。慢性期需长期药物控制或手术,视力损害程度与治疗时机直接相关。
2、关键治疗措施:
急性发作期首选20%甘露醇静脉滴注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快速降眼压,必要时行前房穿刺术。间歇期需在72小时内完成激光虹膜打孔术或虹膜周边切除术。慢性期可选用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术式,术后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
3、影响预后的因素:
就诊时间每延迟1小时,视神经损伤风险增加7%。合并白内障、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发作时眼压超过50mmHg者,约30%会出现不可逆视野缺损。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概率更高。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单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建议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禁忌倒立、举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三个月内每月复查眼压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燕麦及含花青素的蓝莓、紫甘蓝等食物。突发眼胀头痛伴视力下降需立即平卧并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