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颌畸形可以通过观察面部对称性和咬合关系进行初步判断。若发现下巴明显偏向一侧、牙齿中线不齐或咀嚼功能异常,可能存在偏颌问题。
偏颌畸形分为牙源性、骨源性和功能性三类。牙源性偏颌表现为牙齿排列异常导致的下颌偏移,常见于单侧牙齿反颌或锁颌。骨源性偏颌由下颌骨发育不对称引起,可能出现颏部偏斜超过2毫米、双侧下颌角高度差异等症状。功能性偏颌多因不良咀嚼习惯或关节问题导致,特点是下颌在闭合过程中发生偏移。
1、自我检查方法:
面对镜子做自然咬合动作,观察上下门牙中线是否对齐;用食指连接鼻尖、唇珠和下巴尖,检查三点是否成直线;拍摄正面照片测量双侧耳垂到口角的距离差异。若出现单侧关节弹响、长期偏侧咀嚼或面部明显不对称,应提高警惕。
2、专业诊断标准:
口腔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评估,包括拍摄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和三维CT。测量项目涵盖SNB角、下颌平面角等骨性指标,以及牙弓宽度、覆盖覆颌等牙列参数。正畸医生还会使用面弓转移咬合关系进行模型分析。
日常需注意保持双侧均衡咀嚼,避免托腮、侧卧压迫面部等不良习惯。青少年出现偏颌倾向时可进行肌功能训练,如对称性张口练习。成年患者若确诊骨性偏颌,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正畸代偿治疗或正颌手术。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面部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