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退缩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创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长期牙龈退缩会导致牙齿敏感、根面龋齿、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美观问题等危害。
1、牙齿敏感:牙龈退缩使牙根暴露,牙本质小管直接接触外界刺激。冷热酸甜或机械摩擦可能引发短暂尖锐疼痛。使用脱敏牙膏、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进行树脂充填或激光脱敏治疗。
2、根面龋齿:暴露的牙根表面缺乏釉质保护,更易发生龋坏。根面龋进展快且治疗难度大,可能需进行玻璃离子充填或嵌体修复。定期使用含氟漱口水、控制糖分摄入能有效预防。
3、牙齿松动:退缩超过3mm会破坏牙周附着,导致牙齿支持力下降。临床表现为咀嚼无力、牙齿移位,需通过牙周夹板固定或膜龈手术干预。日常应避免咬硬物,使用软毛牙刷圆周刷牙。
4、牙槽骨吸收:牙龈持续退缩伴随牙槽嵴高度降低,可能影响未来种植修复效果。锥形束CT检查可评估骨量,严重者需进行引导骨再生术。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5、美观问题:前牙区退缩超过2mm会破坏牙龈曲线对称性,导致牙齿视觉变长。可采用结缔组织移植术或侧向转位瓣术改善,临时性解决方案包括牙龈饰瓷或树脂仿真塑形。
预防牙龈退缩需每年进行牙周检查,掌握巴氏刷牙法。日常饮食增加猕猴桃、西兰花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单侧咀嚼习惯。吸烟者牙龈退缩风险较常人高3倍,戒烟是重要干预措施。孕妇等激素变化人群应加强牙周维护,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