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痒但没有疙瘩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性皮炎、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治疗、原发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1、皮肤干燥:秋冬季节或过度清洁导致皮脂膜受损,表现为紧绷感伴瘙痒。建议使用含尿素、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频繁洗澡每周≤3次,水温控制在40℃以下。老年人需加强四肢伸侧保湿。
2、过敏反应:接触洗涤剂、化纤衣物等致敏原引发瘙痒,无皮疹但可见抓痕。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穿纯棉衣物,新衣物洗涤后再穿。过敏体质者建议检测IgE水平。
3、神经性皮炎:长期焦虑诱发皮肤感觉异常,好发于颈后、肘窝等部位。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症状,配合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压力大时可能出现灼热感或蚁行感。
4、肝肾疾病:胆汁淤积或尿毒症导致毒素沉积刺激神经末梢,伴随眼黄、尿泡增多。需检测肝功能胆红素、ALP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控制原发病后瘙痒可缓解。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手掌红斑。
5、糖尿病瘙痒:长期高血糖损伤微小血管和神经,以下肢瘙痒为主。监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外涂薄荷脑止痒。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皮肤真菌感染。
日常建议穿着宽松纯棉衣物,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改善微循环。持续瘙痒超过2周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缺铁性贫血等系统性疾病,皮肤科可进行皮肤镜检查排除隐匿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