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脱发通常建议就诊于皮肤科或妇产科。该现象主要与激素水平波动、营养缺乏、精神压力、代谢改变、头皮护理不当等因素相关,多数属于生理性改变。
1、激素水平波动:
产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脱发主因。妊娠期高雌激素延长毛囊生长期,分娩后激素回落导致大量毛囊同步进入休止期,表现为产后2-4个月明显脱发。这种生理性休止期脱发通常无需特殊治疗,6-12个月内可自行恢复。
2、营养缺乏:
哺乳期铁蛋白、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消耗增加。铁缺乏会减少毛囊供氧,锌不足影响角蛋白合成,维生素D缺乏与毛囊周期紊乱相关。建议通过动物肝脏、深海鱼、坚果等食物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清学检测后补充制剂。
3、精神压力:
产后焦虑和睡眠剥夺会激活交感神经,促使毛囊提前进入退行期。皮质醇水平升高还会抑制毛乳头细胞增殖。通过正念冥想、每日15分钟日光浴等方式缓解压力,可改善脱发进展。
4、代谢改变:
哺乳期基础代谢率增高20%,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约5%-10%产妇会出现产后甲状腺炎,表现为短暂性甲亢或甲减,均可导致脱发加重。建议监测TSH、FT4等指标,异常时需内分泌科干预。
5、头皮护理不当:
频繁使用碱性洗发剂、高温吹发等行为会破坏头皮屏障。建议选用pH5.5弱酸性洗发产品,洗后及时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护发素,梳发时避免过度牵拉。每周2次头皮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哺乳期脱发护理需兼顾营养与生活方式调整。每日保证30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来源;补充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色蔬菜;避免节食减肥。洗护时水温控制在38℃以下,减少染烫频率。若脱发量每日超过150根或伴随头皮红斑、脓疱等病变,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脱发。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用米诺地尔等可能经乳汁分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