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电解质紊乱和感染性休克。
腹部膨隆是麻痹性肠梗阻的典型表现,由于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内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排出。触诊时可发现全腹均匀膨隆,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症状常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导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
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有胆汁甚至粪样物质。呕吐频率与梗阻程度相关,高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低位梗阻呕吐发生较晚但更剧烈。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血症时可加重肠麻痹。
完全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停止排便排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少量稀便。直肠指检可发现肠腔空虚,无粪便残留。长期排便障碍可引发毒素吸收,表现为发热、心率增快等全身中毒症状。
腹痛程度较机械性肠梗阻轻,多为持续性胀痛而非绞痛。腹部压痛广泛但无反跳痛,与腹膜炎体征不同。疼痛程度与肠管扩张程度相关,严重扩张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反应。肠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移位,可能引发败血症。水电解质失衡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呼吸深快。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需禁食并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腹部热敷或按摩可辅助改善症状。饮食恢复应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病情稳定后需进行适度步行锻炼,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新斯的明等促进肠蠕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