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增大与子宫肥大可通过病因、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区分。子宫增大通常由妊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增生或恶性肿瘤引起;子宫肥大则多与慢性炎症、激素水平异常、盆腔淤血、分娩损伤或先天性发育异常相关。
1、病因差异:子宫增大常见于妊娠生理性扩张或子宫肌瘤等占位性病变,子宫肥大则多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肌层纤维增生。妊娠期子宫增大可自然恢复,肌瘤性增大需根据症状选择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子宫肥大患者需针对盆腔炎进行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甲硝唑联合多西环素。
2、病理特征:子宫增大可见肌壁间/粘膜下肌瘤结节或腺肌症特有的"蜂巢样"改变,超声显示局部轮廓突出。子宫肥大表现为均匀性肌层增厚达2.5cm以上,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肥大但排列正常,常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3、症状区别:肌瘤导致的子宫增大常伴月经量多、尿频等压迫症状,恶性增大可有异常阴道流血。子宫肥大典型表现为下腹坠胀、性交痛,月经改变较轻,长期站立后症状加重与盆腔淤血相关。
4、诊断方法:超声检查可测量子宫三维径线,增大子宫各径线超过正常值但比例失常,肥大子宫三径按比例增大保持梨形。MRI能清晰显示肌瘤包膜或腺肌症病灶,子宫肥大则呈现均匀信号增强的肌层增厚。
5、处理原则:无症状子宫增大可观察,症状性肌瘤可选择米非司酮、GnRH-a药物或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肥大需消除炎症因素,慢性盆腔痛患者可尝试盆底磁刺激或低剂量雌激素疗法。
日常需避免长期增加腹压动作,凯格尔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建议每年妇科检查监测子宫变化,异常出血或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就诊排除恶性肿瘤。饮食注意控制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维持适度有氧运动帮助调节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