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刀和锥切可通过手术方式、适应症、切除范围、术后恢复、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区分。
利普刀采用高频电波环形切除技术,通过局部麻醉在门诊完成操作。锥切术需使用手术刀或激光进行锥形切除,多数需住院并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两种术式均针对宫颈病变,但器械选择直接影响创伤程度。
利普刀适用于CIN1-2级病变或持续高危HPV感染,能保留更多正常组织。锥切术主要处理CIN3级或原位癌,对可疑浸润癌病例具有诊断价值。宫颈管受累深度超过1cm时,锥切术更具优势。
利普刀切除深度通常控制在0.5-1cm,标本边缘易受热效应影响病理评估。锥切术可获取2-3cm的锥形组织,完整保留病灶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区,病理诊断准确率提升15%-20%。
利普刀术后出血量约10-20ml,2周内禁止性生活。锥切术创面较大,需6-8周愈合期,术后出血风险持续1个月。两种术式均可能引起宫颈管粘连,锥切术发生率高出利普刀3倍。
利普刀可能导致宫颈狭窄或机能不全,早产率增加1.5倍。锥切术出血量可达100ml以上,约5%患者需二次止血。两种术式均需警惕病灶残留,锥切术后复发率比利普刀低40%。
术后建议补充蛋白质促进创面愈合,选择鱼肉、鸡蛋、豆制品等食物。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3个月内使用淋浴清洁。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复查,术后6个月需检测HPV病毒载量变化。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症状时,应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