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方式治疗。急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道内容物,减少肠腔内压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适用于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或术前准备,需配合禁食禁水及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阿托品解痉止痛、头孢曲松抗感染、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药物治疗适用于炎症或痉挛导致的梗阻,若24小时内症状无改善需考虑手术。
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分离粘连组织,恢复肠道通畅。适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中需谨慎操作避免肠管损伤。
切除坏死肠段后行端端吻合,适用于肠扭转、肠缺血坏死等病例。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术后需监测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对结肠癌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梗阻,需切除肿瘤及受累肠段。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造瘘,术后配合放化疗。
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术后早期可在床上活动肢体,2-3天后尝试下床行走促进肠蠕动。日常需保持排便规律,出现腹痛腹胀及时就诊,肠粘连患者需长期避免暴饮暴食。绞窄性肠梗阻属于急症,确诊后需2小时内完成手术准备,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