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足跟痛可通过足部按摩、热敷理疗、矫形鞋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足跟痛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骨质疏松、肌腱炎、肥胖等原因引起。
1、足部按摩:
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放松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拇指按压足跟至前掌区域,重点刺激涌泉穴和失眠穴,配合精油可增强效果。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2次能有效缓解晨起足跟刺痛。
2、热敷理疗:
40℃左右温水泡脚20分钟能松弛足底筋膜。红外线理疗仪照射跟骨部位每日1次,或使用艾灸盒熏灸昆仑穴、太溪穴等穴位,连续两周可减轻炎症反应。
3、矫形鞋垫:
定制足弓支撑鞋垫能重新分配足底压力。选择后跟杯加深设计的医用矫形器,配合前掌减压垫使用,需持续穿戴3个月以上。避免穿平底鞋和硬底拖鞋。
4、药物治疗:
足跟痛可能与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久站后灼痛等症状。口服塞来昔布、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可消炎镇痛,跟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跟骨骨刺切除术或足底筋膜松解术。关节镜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需穿戴步行靴4-6周。开放性手术适用于严重钙化病灶,但恢复期需3个月以上。
建议每日补充600mg钙和800IU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行提踵训练增强小腿三头肌力量,选择缓冲性能好的慢跑鞋。体重指数超过24需通过低GI饮食控制减重,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应进行骨密度和MRI检查。足跟部出现红肿热痛需排除痛风性关节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