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治疗以抗病毒药物联合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干预可有效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1、抗病毒药物治疗:
发病72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病毒DNA聚合酶发挥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皮损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2、疼痛管理方案: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突出的症状,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疼痛需联合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顽固性疼痛可考虑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疼痛控制不佳可能发展为后遗神经痛,表现为持续数月的灼烧样疼痛,此时需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局部辣椒素贴剂进行长期管理。
3、局部皮损护理:
水疱期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继发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糜烂面可用生理盐水湿敷促进结痂,避免搔抓导致瘢痕形成。眼部带状疱疹需眼科会诊,预防角膜炎等并发症。皮损完全结痂前应避免接触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导致水痘感染。
发病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鸡蛋、鱼肉等食物有助于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疼痛症状。保持规律作息,急性期疼痛影响睡眠时可调整卧位减轻患侧压迫。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延缓愈合。疫苗接种是重要预防手段,5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超过90%。皮损消退后仍可能遗留色素沉着,通常3-6个月可逐渐淡化,期间需做好防晒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