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癌变的概率较低,但存在一定风险。现有研究显示,约1%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展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或子宫内膜样癌。
一、癌变风险因素:
长期未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直径大于9厘米、绝经后病灶持续存在等情况可能增加癌变风险。遗传因素如Lynch综合征患者也需提高警惕。定期妇科检查与影像学监测能帮助早期发现异常变化。
二、癌变预警信号:
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肿瘤标志物CA125显著升高或影像学显示囊肿实性成分增多,需警惕恶变可能。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表现,但应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
建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每6-12个月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病灶变化。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菜。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