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双肾积水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评估肾功能、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可能由生理性排尿延迟、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多囊肾等因素引起。
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5粒粒,一日3次;疗程8周。
约80%胎儿双肾积水属于暂时性生理现象,与妊娠期胎儿排尿功能未完全成熟有关。轻度肾盂分离<10mm在孕晚期多自行缓解,建议每2-4周复查超声,监测羊水量变化。
先天性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常见病理性原因,可能与胚胎期输尿管发育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肾盂扩张伴输尿管迂曲。产后可通过输尿管再植术或球囊扩张术治疗。
排尿时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肾脏,与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相关,超声可见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扩张。新生儿期需进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确诊,重度反流需抗生素预防感染。
男性胎儿特有畸形,尿道内异常膜状组织阻碍排尿,超声显示膀胱壁增厚、双侧肾积水伴羊水过少。宫内可实施膀胱-羊膜腔分流术,出生后需紧急行尿道瓣膜电切术。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患儿肾脏呈弥漫性囊性改变,多合并肺发育不良。孕18周后超声显示肾脏增大伴皮质回声增强,羊水过少者预后较差,需遗传咨询评估再妊娠风险。
孕期发现胎儿双肾积水需动态评估积水程度及肾功能,轻度积水可正常妊娠分娩,中重度病例出生后需小儿泌尿外科干预。建议孕妇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ml,避免高盐饮食,适当进行孕期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胎盘循环。产后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及肾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