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囊肿是前列腺组织内形成的充满液体的囊性结构,多数为良性病变,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慢性炎症、导管阻塞等因素引起。
1、先天性因素:
部分男性胚胎期前列腺发育过程中,苗勒管或沃尔夫管残留可能形成囊肿,称为苗勒管囊肿或前列腺小囊囊肿。这类囊肿通常位于前列腺中线部位,体积较小且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
2、炎症刺激:
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导致腺管狭窄或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继发性囊肿。这类囊肿多伴有尿频、会阴部胀痛等炎症症状,通过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质地不均,超声显示囊肿周围组织血流信号增强。
3、导管阻塞:
前列腺腺管因结石、纤维化等原因发生阻塞时,腺体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逐渐积聚形成潴留性囊肿。这类囊肿常见于前列腺外周带,可能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严重时需穿刺引流。
4、退行性变: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腺泡扩张融合形成囊肿。这类变化通常与前列腺增生并存,囊肿体积较大时可能压迫膀胱颈,导致残余尿量增加。
5、寄生虫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包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导致前列腺内形成寄生虫性囊肿,患者多有疫区接触史,囊肿内可见特征性分隔结构,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建议定期随访观察,每6-12个月复查前列腺超声;日常应避免久坐、憋尿等行为,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若出现排尿困难、血尿或反复感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行经尿道囊肿去顶术或腹腔镜切除术。合并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可选择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