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冠心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控制、定期监测、心理干预和中医辅助等方式调理。冠心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片剂:成人一次用0.25~0.5mg(1片)舌下含服。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
1、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低脂饮食是基础,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每日蔬菜不少于500克。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每日不超过25克。规律运动推荐快走、太极拳等有氧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
2、药物控制: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栓形成,氯吡格雷适用于支架术后患者。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应<1.8mmol/L。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减轻心肌耗氧,目标静息心率55-60次/分。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发作。ACEI类如培哚普利可改善心室重构,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患者。
3、定期监测:
每3个月监测血压,目标值<140/90mmHg,糖尿病者需<130/80mmHg。血脂检测每半年一次,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3-6个月一次,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7%以下。心电图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心绞痛发作频繁者需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冠状动脉CTA或造影根据病情每2-3年评估,支架术后患者需按时复查。
4、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每周1-2次心理疏导。正念减压训练如呼吸冥想,每日练习20-30分钟。参加冠心病患者互助小组,每月1-2次交流活动。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鼓励适度自理活动。睡眠管理包括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必要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5、中医辅助:
辨证施治中气滞血瘀型可用丹参饮,痰浊闭阻型适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穴位按摩选取内关、膻中等穴位,每日按压3-5分钟。药膳调理如山楂决明子茶辅助降脂,每周饮用3-4次。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每周练习3-5次。三伏贴冬季应用,选取心俞、厥阴俞等穴位贴敷。
冠心病患者日常可食用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每周2-3次补充ω-3脂肪酸。坚果类如核桃每日10-15克,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烹饪选用橄榄油、茶籽油等植物油,每日25-30克。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放松。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胸痛发作时舌下含服。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定期检查急救药品有效期。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症状、用药和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