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炎无法通过药物根治,但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和减少复发。常用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等。慢性皮炎的治疗需结合皮肤保湿、避免刺激物接触等综合管理。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敷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1、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是非激素类外用免疫调节剂,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慢性皮炎。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长期使用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激素副作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频率。
2、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弱效激素适用于躯干四肢的慢性皮炎急性发作期。激素强度需根据皮损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长期滥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面部和儿童需谨慎使用。
3、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症状,尤其适用于夜间瘙痒影响睡眠的患者。第二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较轻,但严重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这类药物不能控制皮肤炎症,需配合外用药使用。
4、抗生素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表现为皮损渗出、脓疱或周围红肿时,提示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5、新型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等IL-4/IL-13抑制剂适用于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这类靶向药物通过阻断关键炎症因子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需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前需评估结核感染风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结膜炎和注射部位反应。
慢性皮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皮肤护理方案。每日使用不含香料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避免羊毛等粗糙衣物摩擦。饮食上注意记录可能加重症状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压力管理同样重要,焦虑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皮炎发作。建议每3-6个月复诊评估病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切忌自行增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