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性白内障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避免紫外线照射、戒烟限酒、科学用眼、定期眼科检查等方式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葡萄膜炎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加速晶状体混浊。严格监测血糖水平,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葡萄膜炎患者需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基础疾病控制良好可降低50%以上白内障风险。
2、紫外线防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B波段会诱发晶状体蛋白变性。户外活动时佩戴UV400防护墨镜,选择宽檐帽遮挡直射阳光。高原地区居民每日紫外线防护时间建议不少于4小时。
3、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氰化物会消耗晶状体抗氧化物质,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损伤晶状体上皮细胞。每日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下,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坚持三个月后晶状体透明度可改善15%。
4、科学用眼:持续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痉挛影响房水循环。每用眼4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蓝光过滤模式。
5、定期检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需进行裂隙灯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半年检查一次。早期发现晶状体周边混浊时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
预防并发性白内障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方案,每日保证深色蔬菜300克以上摄入,适当进行太极拳等柔和中强度运动,睡眠时保持环境湿度40%-60%。出现视物模糊、眩光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眼科专科检查。